大腸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,世界範圍內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,大腸癌在各類惡性腫瘤中的發病率居第3位。近年來,隨著經濟的發展,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大腸癌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。全球大腸癌每年遞增2%,但我國大中城市以每年5%遞增。在所有癌症當中,有1/10是大腸癌, 因此大腸癌預防的意義越來越重要。

  越來越多的人正當盛年被查出大腸癌,以致英年早逝。大腸癌為何如此「青睞」年輕人?它真是不可戰勝的惡魔嗎?在4月15日的《防治腫瘤 珍愛生命》講座上,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萬德森教授指出,結直腸癌是可防可治的。在消化系統腫瘤當中,大腸癌是最能防最能治的。抓準時機,及時發現癌前的病變期非常重要。

  結直腸癌是最能防治的癌症

  結直腸癌是個典型的「富貴病」,其發病率較高的地區也是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。環境污染、生活節奏加快以及人們飲食結構改變等都是導致大腸癌高發的原因。萬德森指出,隨著高脂肪、高蛋白、低纖維食物的攝入量不斷增加,加上運動量減少等,大腸癌每年都在以較快的速度增長。

  另一方面,人們對大腸癌認識不足、早期預防意識較差也是高發原因。「在所有癌症中,大腸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。」萬德森表示,「從腸息肉到腺瘤,最後發展到腺癌,這段癌前病變大約要10-15年,在這段時間及時發現,儘早治療就能阻斷癌的發生。所以,大腸癌從預防上講是很有效果的。」若早發現,及時治療,切除腺瘤性息肉,就能有效地預防癌的發生。」

  對於普通人來說,只需要50歲后每年查次大便,做糞便潛血試驗,就能保證在第一時間發現大腸癌;而對於有大腸癌高危因素者,比如有家族史、大腸腺瘤病人等,結腸鏡檢查才是大腸癌確診的最好方法。萬德森提醒,出現便血、腹痛、便秘腹瀉交替、消瘦等癥狀時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。

  直腸指檢是檢查直腸癌最簡便的方法

  目前,查出來的腸癌多為中晚期腸癌,為什麼難以早期發現呢?萬德森表示,腸癌的早期癥狀非常隱匿,很容易被忽視,等出現便血、腹痛、腹部腫塊等明顯癥狀時,通常已經到了中晚期。尤其是年輕人,新陳代謝旺盛,癌細胞分裂也更快。

  大腸癌的臨床表現有三種,大便出血、黏液血便、排便習慣改變合併經常性腹痛、腹脹、胃腸道功能紊亂,三種情況下的病人都會出現貧血消瘦的體征。體檢中外科醫生把手指插進肛門摸一下,多數腫塊就「在劫難逃」。

  與西方國家不同,我國大腸癌發病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:60%的大腸癌長在直腸,其中有80%以上距離肛門8厘米以下,用手就可以摸到腫塊,容易經過直腸指檢可以早期發現。所以專家強調,「舉手之勞」就可以及早發現一半的大腸癌。

  通常中位、低位的腸癌都能摸到,有經驗的醫生還能摸出大便的性狀,以此判斷大便是否帶血,如果真的是腸癌,表面會有一個破潰的地方,經常會流血,肛檢后 醫生的指頭上有滲血。有一些病人說,發病前去體檢,做過一次肛門指檢后就因恐懼而自此拒絕肛檢。其實這種想法是很危險的。腸癌早期癥狀為直腸出血,這和痔瘡的臨床表現驚人地相似,極易漏診誤診。

  萬德森認為,由於這項檢查簡單又快捷,所以,只要出現了便頻、便血等癥狀,可以去消化內科或肛腸科做一做肛門指檢鑒別診斷。

  預防大腸癌還要注意三點:

  (1)改進飲食習慣。合理安排每日飲食,多吃新鮮水果、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,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、雜糧的比例,不宜過細過精。改變以肉類及高蛋白食物為主食的習慣。少吃高脂肪性食物,特別是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。故高脂肪、高蛋白、低纖維飲食所 產生的致癌物質多,作用於大腸時間長,必然導致大腸癌的發生率增加。

  (2)積極防治腸道疾病,積極鍛煉身體。預防各種息肉、慢性腸炎(包括潰瘍性結腸炎)、血吸蟲 病、慢性痢疾等,對於腸道息肉更應及早處理。大腸息肉分為五大類,即腺瘤性息肉、化生性息肉、炎症性息肉、錯構瘤性息肉等,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性息肉,是一種大腸癌癌前病變,所以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時,就應進行治療,摘除腺瘤並進行病理學檢查,希望有良性腺瘤階段予以摘除,以防大腸癌。如果不予以早 期治療,絕大多數會變成大腸癌,預后是不良的。另外,應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,注意保持大便通暢。

  (3)定期檢查。對大腸癌的高危人群,如40歲以上男性,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,潰瘍性結腸炎患者,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,警惕大腸癌的警號及早期癥狀,如大便習慣改變,腹瀉、便秘交替,大便帶血或黑便,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。

39健康網(www.39.net)專稿,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。


(健康資訊由 有健康網 提供 http://www.uuuwell.com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uuw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