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大腸癌有取代肺癌成為香港頭號癌病殺手趨勢,且一般病人發現時已擴散至身體各處,需使用標靶葯配合化療治療。中大醫學院表示,現時有2種大腸癌標靶葯,必須先確定KRAS基因有否病變才能對症下藥,如錯用藥物,不但無藥效而且對病人有危險,呼籲市民在治療前先進行KRAS基因檢測。

  將成港首號癌病殺手

  腸癌現時為香港第2號癌症殺手,每年有逾4000人患上腸癌,確診人數逐漸上升,有取代頭號殺手肺癌的趨勢。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助理教授陳林表示,腸癌有大便有血、便秘、便后仍感覺腸內有糞便等病徵,但75%病人無法感到病徵,察覺時病情往往已到晚期,腫瘤甚至擴散至其他器官。

  他指出,1-3期大腸癌一般可靠手術根治,但第4期亦即是晚期大腸癌已擴散到身體各處,單靠手術難以治療,一般會以標靶藥物配合化療進行治療。現時大腸癌標靶葯有2種,分別是「西妥昔單抗」和「貝伐株單抗」。香港防癌協會研究顯示,使用「西妥昔單抗」的病人中,有72.2%能有效縮小腫瘤,整體存活期中位數有28.7個月,而「貝伐株單抗」只對63.1%病人有效,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只有25個月。

  標靶葯可延命逾2年

  「西妥昔單抗」有抑制KRAS基因向腫瘤發放生長訊息的作用,但若病人的KRAS基因本身存在變異,「西妥昔單抗」便無法起效。現時本港約有1/3大腸癌病人屬KRAS基因變異,他們只能使用藥效相對較差的「貝伐株單抗」,如錯誤使用「西妥昔單抗」,不單沒有藥效和白白承受化療副作用,更有個別研究指出可能會削減病人壽命。

  陳林指出,目前已有80%公立醫院能進行KRAS檢測,一星期可出結果,費用約一千元,但調查顯示,僅有75%公立醫院病人會進行檢測,私立醫生亦只有85%,他呼籲市民在治療晚期大腸癌前,應先進行KRAS檢測,確定基因病變情況后才能對症下藥。


(健康資訊由 有健康網 提供 http://www.uuuwell.com)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uuuwell 的頭像
uuuwell

uuuwell的部落格

uuuw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