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年僅24歲的女孩,突然間發現自己尿頻、尿急,不時還有塊狀物排出,但沒有引起重視。當這種情況持續一年多后,她才到醫院進行膀胱鏡檢查,居然是重度腺性膀胱炎。治療后,醫生再三叮囑她一定要定期複查,她卻沒有放在心上,從不複查。3年後,她出現血尿,再次到醫院檢查時,膀胱癌已盆腔轉移,無法手術切除。
鄞州人民醫院院長、泌尿外科主任醫師翁國斌告訴記者,腺性膀胱炎、膀胱腫瘤等手術后,複查至關重要,尤其是膀胱鏡檢查,能早發現、早治療。
翁國斌院長介紹,泌尿系腫瘤是指發生於泌尿系統任意部位的腫瘤,包括腎、腎盂、輸尿管、膀胱、尿道等的腫瘤。目前泌尿系腫瘤患者呈逐年增多、年輕化趨勢明顯。
二三十歲膀胱癌患者越來越多
患者不能只重視治療而不注重複查
鄞州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陳光耀稱,膀胱癌的臨床癥狀為:間歇性無痛,肉眼可見血尿。因為這種癥狀一段時間有,一段時間無,不太容易引起注意,更加容易麻痹大意和延誤病情。以往,膀胱癌發病年齡段以59~69歲發病率最高,醫生一般提醒的是50歲以上的男性,但現在,30多歲甚至於20多歲的患者在臨床或門急診中越來越多。泌尿系腫瘤已經不是老年男性的「專利」了。
據專家分析,膀胱癌變幾率男性高於女性,原因是膀胱癌與吸煙及化學污染等有密切聯繫。研究表明,吸煙者膀胱癌發病率是不吸煙者的2~4倍。另外,近年來,隨著新材料、新裝潢方法的出現,室內污染加重,也提高了一些腫瘤的發生率。因此,醫生提醒男子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,經常注意身體變化,建議定期常規檢查,如生殖泌尿道體檢。
陳光耀說,膀胱癌早期診斷、早期手術,對患者愈后情況影響非常大。一般首次出現血尿癥狀,2個月內治療,3年治愈率為55%,而3~8個月內治療,治愈率降為37%;浸潤性膀胱癌病史1個月內治療,3年內治愈率為60%,而1~6個月內治療,治愈率降為25%。鄞州人民醫院統計數據顯示,通過綜合治療,可以使治療后5年存活率達到80%以上。
「排尿並無疼痛感,但間歇性出現血尿,這時就要警惕泌尿系統腫瘤了。」陳光耀提醒,膀胱腫瘤非常容易複發,患者不能只重視治療而不注重預防、複查。手術后一定要定期進行膀胱灌注化療,定期通過膀胱鏡檢查,及早發現減少複發。
腎腫瘤發現率大大提前
B超檢查非常重要
腎腫瘤是泌尿系統中僅次於膀胱腫瘤的一大疾病。血尿、腰痛和腹部腫塊,是腎癌典型的臨床表現。醫學上稱之為「腎癌三聯症」。
「大多數人只會在出現腰痛或血尿后才意識到腎臟可能出問題了,但這往往已是腎腫瘤的中晚期了。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,腫瘤發現率也大大提前。常規CT、B超檢查就可以發現癥狀。」鄞州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許新明告訴記者,現在約1/3~1/2腎癌並無臨床癥狀,主要是在體檢時偶然發現,或因其他疾病在進行CT、B超檢查時診斷出的。
「特別是一部分農村患者,因為沒有常規體檢等而忽視最初的癥狀,延誤病情。」許新明說,血尿會出現較早,但不是持續性的,而是隔一段時間出現,毫無疼痛感,往往被忽略。有的患者把血尿歸因於過於勞累,而錯過最佳治療期。一旦出現腰痛或腹部腫塊,往往已進入腎腫瘤晚期。腰痛說明病情已比較嚴重,而腹部腫塊也只有體型較瘦的患者才能察覺,因為腎是在肚腹靠後的位置,體型較肥胖者很難感覺得到。
「只要發現得早,5年生存率還是比較高的。從我們醫院的統計數據看,存活率在90%以上,且生活質量和正常人區別不是很大。」許新明說。
由於腎腫瘤是實體瘤,不能通過血檢中的癌胚抗原等腫瘤標誌物來發現,最有效的發現方法就是影像學檢查,比如B超。醫生建議,在體檢時做一個泌尿系統的B超,特別是在健康體檢的尿常規檢查中,若發現隱血,應做一個泌尿系統的B超,排除腎臟腫瘤的可能性。此外,戒煙、避免放射線侵害,慎用激素;加強對鉛化合物接觸的防護;減少化學性致癌物質的接觸,都是預防腎癌不可忽視的措施。
(健康資訊由 有健康網 提供 http://www.uuuwell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