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Mar 06 Thu 2014 15:24
五個習慣是美腿殺手:工作時久坐 不為下身保暖
- Mar 06 Thu 2014 15:18
自製蘋果醋減肥飲品
- Mar 06 Thu 2014 15:12
心理易感人群 應快樂走過春季
春季,乍暖還寒,氣溫還不穩定,加上此時氣壓較低,人體為了適應氣候變化,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積極地進行調節,一般來說,正常人都能適應這樣的氣候,但也會引起感冒、春困等精神倦怠現象。心理專家認為,季節交替時氣溫的冷熱變化,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,誘發焦慮、慢性疲勞綜合征、抑鬱等多種心理疾病,我們須及時調適心理。特別是一些心理易感人群,更要在這個季節里讓自己保持快樂的心情。
春季里四種心理易感人群
- Mar 06 Thu 2014 15:06
暈厥抽搐並非都是「羊癲瘋」
56歲的林女士生活在山東農村,5年前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眼前發黑,持續約10秒鐘左右,癥狀自動緩解。開始她以為是過度勞累引起的,沒有在意。後來發作越來越頻繁,突然暈厥、摔倒、抽搐、口吐白沫,最多時一天可發病10多次,常常摔得鼻青臉腫。曾在當地多家醫院求治,均診斷為「癲癇」,口服「苯妥英鈉片」,癥狀不見緩解,而且越來越重。春節后,慕名到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癲癇門診求治。
神經外科副主任梁樹立博士檢查發現,林女士頭上有多處血腫,眼部黑青,面部多處傷痕,口唇摔裂,有的傷口還在流血。經詳細詢問林女士發病時的癥狀並查看以往各種檢查結果,認為很可能是心源性疾病。於是給林女士做了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,結果顯示,林女士心跳最慢時每分鐘僅有30次,且有多次間歇性停跳,停跳最長時間達16秒。原來導致林女士經常暈厥、抽搐的元兇是高度房室傳導阻滯。
- Mar 06 Thu 2014 15:00
春季,謹防皮膚病「騷擾」
如何避開這「春天的煩惱」,分辨病癥,查找病因,掌握適當的家庭療法,做好季節性疾病的防範,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皮膚科主任駱志成、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中醫腫瘤科主任張慧芳為大家把脈春季皮膚病,幫您輕鬆迎接春天的到來。
內外因交織引「騷擾」
- Mar 06 Thu 2014 09:54
腰肌勞損不該是「青年病」
- Mar 06 Thu 2014 09:48
鼻子奇癢或是癌症先兆
今年37歲的丁勇(化名)幾個月前開始覺得鼻子經常發癢,有時癢得半夜都會從睡夢中醒來。丁勇覺得這種現象很奇怪,但卻沒有專門為這等「小毛病」到醫院求診。然而,上周丁勇卻突然在辦公室暈倒了,送到醫院一檢查,竟然發現腦袋里長了個腫瘤。而當醫生得知丁勇幾個月以來鼻子一直發癢而沒有求診時,萬分遺憾地告訴他,鼻子奇癢其實就是腦腫瘤的一個特有的表現。如果能引起重視,就有可能更早地發現腦部腫瘤的存在。
據悉,其實很多惡性腫瘤在發生、發展的過程中,都會伴有皮膚病變。而一些皮膚的異常現象,如瘙癢、紅斑、發黑、增厚等甚至會是癌症早期的信號。腫瘤治療專科醫生指出,皮膚癥狀有時會是內臟惡性腫瘤的一個標記,搞清病因有助於腫瘤的早期診斷。為此,廣大市民對於不明原因的皮膚病變千萬不要大意,而應及早去醫院就診。
- Mar 06 Thu 2014 09:42
土豆泥和醋外敷能治濕疹?
昨天上午,寧波市第六醫院皮膚科主任吳忠孝發了條微博:「一位慢性皮炎患者,已經好得差不多了,一下子紅腫熱痛來我處,還是個孕婦。問為何如此?她回答:聽別人一個妙方,用大醋、土豆泥外敷過。我說:是不是還要鹽擦?患者連說:是啊,是啊!我調侃道:你碰到一個做廚師的了,此人有做醫生的志向。」
吳主任說,幾乎每位皮膚科醫生都會碰到類似的病人,五花八門的民間偏方有不少都不太靠譜,也並非人人適用。
- Mar 06 Thu 2014 09:36
經血顏色黑不是月經不調
小麗今年剛剛大學畢業,找了一份稱心的工作,正準備在事業上大展宏圖之際,原本正常規律的「大姨媽」忽然亂套了。坐在醫生面前的她愁眉不展,急切地問道:「醫生,我這幾個月「大姨媽」特別亂,每次都推遲10多天,量也少,還滴滴答答老不乾淨,有時經前還有少量出血,這是怎麼回事啊?」 其實,職場女性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,可能會出現種種身體的不適,月經紊亂就是職場女性經常面臨的問題。
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婦科李荔主任醫師介紹,月經實際上是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下,出現的子宮內膜周期的剝脫(如下圖)。正常的月經包括,正常的月經周期、正常的經期,正常的經量和正常的生理反應。上述要素中任一方面不正常,均屬於月經異常。而月經周期指的是從這一次月經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經第一天的時間,月經周期正常的範圍是21天到35天,最正常的是28天,月經周期超過35天或者短於21天都屬於不正常。經期指的則是每一次月經從出血的第一天到出血乾淨的時間,正常的經期是2到7天,過長過短都需要考慮是不是可能有疾病的問題。
- Mar 06 Thu 2014 09:30
長期排便不暢誘發大腸癌
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,人們吃的越來越好,同時也成為腸癌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。專家表示,人們對精細食品、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取量的增多,加上生活節奏加快、飲食時間縮短,令有毒物質長時間積聚在大腸內,滋生贅肉並轉化為癌細胞,導致腸癌的發病持續上升。
專家補充道,在臨床上很多患者都忽略了大腸癌早期信號而未及時就醫,數據顯示,腸癌于早期前5年發現生存率可達90%以上,所以早期發現腸癌至關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