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4日,媒體又報道出這樣一則消息:「高校林立的西安南郊,一種『全裸寫真』業務在各照相館悄然推出,而學生們尤其是大學生對這項業務極為青睞。」
11月14日,媒體又報道出這樣一則消息:「高校林立的西安南郊,一種‘全裸寫真’業務在各照相館悄然推出,而學生們尤其是大學生對這項業務極為青睞。」
讀過報道,筆者禁不住浮想聯翩。近來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不乏「大學生一夜情」、「高校驚現出租女友廣告」、「大學生自殺」及「大學暴力事件」等等,似乎一夜之間我們的高校就變成了藏垢納污、淫穢不堪之地,更有媒體「鏗鏘直言」,曆數當代大學生「七宗罪」:沒有責任感、以自我為中心,性放縱,缺乏人性教育,心理不健康,世故,意志薄弱、沒有進取心,拜金主義、享樂主義等。觸目之餘,心也驚肉也跳。
當然,筆者並不否認現代大學生群體存在各式各樣、令人費解且值得反思的問題,也需要心理上的疏導與指引,同時更需要社會輿論的監督和關注。然而,試想一下,一則負面信息經海量性的發布之後,在公眾眼裡,大學會是什麼樣子?在家長眼裡,孩子會是什麼樣子?這樣一來,我們的大學生是否被輿論妖魔化了呢?
應該看到,一方面,現在我們的社會正處於轉型期,對各方面的衝擊都非常大;而另一方面,大學生卻正處於從自然人到社會人過渡的關鍵階段,沒有完全脫離家庭,同時也沒有完全進入社會,他們正面臨自我認知、學習和愛情及畢業就業等問題,這個過程不可避免會出暴露一些問題。正在這雙重因素作用下,出現諸如大學生「想不開」、「想的太開」等問題都在所難免。解決此類問題,除了加大教育力度外,輔以社會輿論的監管和指引自然不可或缺,但是,輿論卻不能動輒以「娛樂化」的方式媚俗受眾,進行吵作或誇大渲染,這很容易與公眾的「一個人就是一個群體標籤」意識產生合力,進而扭曲現代大學生的形象。
同時,也必須指出,有統計顯示大學生並非各種問題爆發的「高發人群」。公眾應該相信,我們大多數現代大學生的道德情操、知識水平、判斷能力和與日俱增的社會閱歷足夠他們在「一方凈土」里「明辨是非、予取予舌」。須知,有時候信任要比胡亂猜測更科學。
大學的歸大學,社會的歸社會。這就要求我們的媒體多一點理性,不要動輒「貼標籤」、「大聲喧嘩」;也要求我們的公眾多一點信任,不要動輒冠之以「墮落的一代」。
文章來自 有健康網 >> [男性] >> 全裸寫真大學生是墮落的一代
參考: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