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每個教育焦慮的媽媽很可能教出一個焦慮的孩子,而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,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修復,那麼他為人父母后,仍會把焦慮的情緒帶給他的後代。現在很多家長的焦慮是有『家族遺傳史』的,如果父母自己仍然不注意改變自己的話,很可能將焦慮繼續『遺傳』下去。」

  父母焦慮源於上一輩遺傳

  一位媽媽的問題讓人非常吃驚:她的孩子有一個壞習慣,如果考試考得不好就會發火、失眠,甚至有一次把考卷撕碎吃掉。不久前,孩子對媽媽說:「我天天都很累,是不是死了就可以不要那麼辛苦了?」這句話觸動了媽媽的神經,開始反省自己。

  這位媽媽說:「過去,我是家中唯一的孩子,父母每天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我身上。現在想起來,我成了我媽媽的化身,想的都是怎麼讓孩子多學一點。有時候白天上班時,我也會一陣沉默,同事很奇怪,其實那時我正在想,前一晚給孩子講解的題目有沒有講清楚。」心理咨詢師陳露表示,這就是典型的焦慮「家族遺傳」。

  心理學家調查發現,幾乎所有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都有自己成長的烙印。焦慮,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可能也有類似的代際傳遞。「很多時候,父母是如何把我們撫養長大的,我們也會如何把孩子撫養長大。」陳露進一步解釋,當代孩子的祖父母輩都經歷過動蕩的年代,祖父母輩是缺乏安全感的一代。缺乏安全感勢必會引起焦慮,而這種情緒,同樣也會傳達給父母這一代。

  尤其是母親,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來源。但是現代的母親不僅面臨家庭育兒的壓力,還要應對工作壓力。如果母親對自己的工作並不那麼滿意的話,那麼就會更焦慮,希望孩子能比自己做得更好。

  按照社會學和教育學的原理,在孩子2歲以前,母親的角色就是「奉獻」。根據科學家的觀察,孩子在1歲的時候就能夠讀懂母親的情緒了,而當母親童年沒有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,又在成年後面臨各種競爭,就更加無法把穩定的情緒傳給孩子。

  孩子太希望回報父母

  「家長及早改變自己吧,因為孩子很善良,尤其是獨生子女更容易受傷。」陳露說,「經常遇到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,才會『傳染』上焦慮,有些家長甚至說『我小時候也這樣,為什麼就不焦慮』。」

  獨生子女們承載了父母很多的期望,他們其實都知道父母很愛他們,也希望用成績回報父母。在學校里,孩子們需要面對高焦慮群體之一的老師,顯然無法獲得心理上的安寧。如果回到家,仍然面對父母的焦慮,那麼,這些孩子就會整天生活在高競爭和高壓力的環境中,情緒很難有平復、改善的時間段。當負面的信號積壓得過多時,有些學生可能逃避,他們或沉迷遊戲,或採用各種方式逃學,更極端的就是輕生。

  父母劃清與孩子的界限

  面對這些,父母需要更加冷靜。

  對父母來說,每位家長都有糾正焦慮遺傳基因的機會。陳露說:「父母應知道,他們應該劃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,只有這樣,他們才會減少焦慮情緒,更少地把焦慮傳染給孩子。」

  儘管家長們常抱怨外部教育環境非常不理想,大批的家庭在提前學習和大規模補課,連孩子都主動提出要補課。但是,心理學家們認為:「我們無力改變外部環境,唯一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和孩子,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,在孩子上學前應建立孩子內心的強大,這樣,即便將來孩子遇到挫折,也能從容以對。」而且,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父母,他們對孩子起的作用也應有區別:

  例如,小學階段,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感受,不強調成績,尤其是3年級以前。因為小學階段是為了讓孩子喜歡學習,習慣學校環境,增進孩子和同齡群體的相處能力。而到了中學生階段,家長要關注孩子如何習得有效,提高效率。

  陳露說:「現在誰都抱怨扭曲的教育制度,但是家長很少想到,他們應成為所教育制度不足或缺陷的補償系統。學校不關注的家長就要關注,這樣孩子在學習的壓力下不至於產生厭學的心理。」

 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,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,如果孩子遇到問題,父母必須秉持首要原則不求助,不施助。父母應讓孩子知道:「我理解你會遇到很多問題,也允許你犯錯,只要你需要,我隨時會幫助你。但不會替你承擔責任。」其次就是信任、尊重和接納孩子。


(健康資訊由 有健康網 提供 http://www.uuuwell.com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uuw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