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訪專家/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黃健
作為泌尿外科專家,在臨床上看門診的時候,最不願意聽到病人這樣的話:「醫生,我的尿是紅色的,尿時不痛不癢」。實際上,如果痛或癢,也許都是良性的疾病,如果是無痛性血尿,那麼很有可能就是惡性疾病,比如泌尿系癌症,尤其是膀胱癌。因為,無痛性血尿是膀胱癌的「獨特」信號。
血尿不痛,看中醫誤診耽誤病情
吳先生,65歲,在半年前出現血尿,因為不痛不癢,所以未引起重視。前一個月,他再次出現血尿,於是不放心到某中醫院就診,醫生給他幾服中藥后,血尿「奇跡般」的消失。過了兩個星期之後,血尿又一次出現,吳先生還是拿中藥對付。這樣反反覆復,血尿就出現得越來越頻繁。
最後,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就診后,醫生安排了B超檢查,結果發現膀胱癌,進一步查膀胱鏡和CT,證實為膀胱癌晚期,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。該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健說,像這樣的案例在臨床上其實並不少見,因為血尿出現時不痛不癢,結果就讓患者給忽略了。
B超篩查+膀胱鏡是確診的方法
臨床上,血尿患者的主要病因是泌尿系結石、感染炎症、腫瘤等,結石患者的血尿癥狀多伴有腰痛,炎症患者的血尿則常伴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等。而腫瘤患者(包括腎癌,膀胱癌)的血尿絕大多數沒有臨床癥狀,正因為缺乏臨床癥狀,反而易被患者忽視。
膀胱癌最常見的癥狀是沒有任何感覺的、肉眼可以看到的血尿,這是膀胱癌獨特的排尿異常信號,幾乎每個患膀胱癌的人都會出現。黃健說,與其他疾病所致的血尿相比,膀胱癌的血尿有兩個特點。一是無痛性,即在發生血尿時,患者無疼痛及其他不適癥狀。但若出現癌腫壞死、潰瘍和合併感染時,才會出現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。二是間歇性,即血尿間歇出現,可自行停止或減輕。兩次血尿可間隔數天或數月,甚至半年。這容易讓患者產生血尿已自愈好轉的錯覺,從而未能及時就診。
一旦出現這樣的癥狀,首先可以做泌尿系B超,看看腎臟、輸尿管、膀胱的情況,如果發現佔位性病變,則可以再進一步用膀胱鏡,順著尿道插入膀胱內觀察整個膀胱,直接看到腫瘤的大小、位置、數目,同時鉗一點組織細胞做病理檢查,可以明確腫瘤的性質。膀胱鏡檢查是手術前唯一可以確診膀胱癌的手段。
50-60歲老年男性每年做尿常規
近10年間,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,膀胱癌發病率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。黃健說,一年就能遇到上百例膀胱癌患者。膀胱癌的發生既有內在的遺傳因素,又有外在的環境因素。目前,較為明顯的兩大致病危險因素是吸煙和長期接觸工業化學產品。吸煙是目前最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險因素,約為30%-50%的膀胱癌由吸煙引起,吸煙可使膀胱癌的危險率增加2-4倍。
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險因素是長期接觸工業化學產品,約20%的膀胱癌是由職業因素引起的,包括從事紡織、染料製造、橡膠化學、藥物製劑和殺蟲劑生產、油漆、皮革及鋁和鋼生產。
因此,為減少膀胱癌的發生,黃健建議吸煙的人群應儘早戒煙,而50歲以上的男性,每年體檢的時候,做做尿常規和泌尿系B超,以篩查泌尿系的腫瘤。
(健康資訊由 有健康網 提供 http://www.uuuwell.com)